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且24小時后方可轉載。
近日,器械之家獲悉全方位骨科手術解決方案龍頭企業浙江德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完成B輪融資;高達5億元人民幣,是國內近3年來骨科植入物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本輪融資由杭州灣智慧醫療產業基金領投,共青城永謙、藍山投資、首正澤富、曉池資本等跟投,老股東海邦資本、宏達君合持續加碼。
據悉,本輪融資后德康醫療將加快新的生產基地建設,解決現有產能不足的問題,并持續擴大銷售,以及投入骨科新型材料和下一代數字化骨科的研發,以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保持其創新先發優勢。
01
將成為骨科平臺型企業
德康醫療成立于2012年,專注于高性能骨科植入物及手術技術系統的研發制造。主要產品包括脊柱、人工關節和創傷系統、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系統、3D仿生增材制造等高品質醫療器械。目前該公司已經獲得脊柱、創傷全產品線的NMPA認證,并持續在脊柱和創傷領域推出多個創新產品管線。
該公司產品主要還是以脊柱類為核心,其NOAH鈷鉻鉬脊柱內固定系統、SAGI自穩定型融合系統與TAURUS枕頸胸微創融合系統三大產品均為國產首證;具有新材料、適配新術式的前沿性設計,填補了國內空白。其中NOAH鈷鉻鉬脊柱內固定系統在植入物體積縮小30%的情況下,可提升3倍以上綜合力學性能,為嚴重脊柱側彎與青少年患者帶來治療福音。
此外,其運動醫學與關節的主要產品線已完成研發,預計2022-2023年獲證;同時智能化數字骨科系統正在上線過程中,將提供瀏覽器端的在線閱片、多平面重建、輔助診斷等功能。同時其在研發方面,還建立了3D骨科數據庫和生物力學試驗中心兩大技術平臺
據悉,德康醫療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經銷體系,當前產品已進入上百家三甲醫院。且2021年7月的十二省聯盟骨科創傷集采中,德康醫療參與競價的產品皆中選,將利于創傷產品的放量。另外該公司近三年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130%,即將成為國內少數做到覆蓋骨科全產品線的平臺型公司。除此之外,其自成立以來已完成三輪融資,此次融資金額高達5億元人民幣,是國內近3年來骨科植入物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
對于此輪融資所獲資金用途,其創始人許小波博士表示,本輪融資后德康醫療將加快新的生產基地建設,解決現有產能不足的問題,其將全面提升供應能力,抓住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歷史發展機遇,也是德康醫療實現長三角大灣區產學研用高性能骨科產業平臺的重要布局。以及投入骨科新型材料和下一代數字化骨科的研發,以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保持其創新先發優勢。相信在資本的助力下,其發展會更加提速。
02
國產首證
零切跡自穩定型頸椎融合器
在上個世紀中期以前,頸椎疾病的治療通常會選擇頸椎后路手術來進行治療,但是由于頸椎后路較為復雜的解剖結構和生理特性,學習曲線較長,操作較為復雜,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幾率較高,臨床上也一直在思考新的手術方式。
到了20世紀50-60年代開始出現頸椎前路手術方式。隨后開始快速發展,從最開始的單純椎間植骨,到80年代的非限制性鈦板+cage,以及后來的限制性帶鎖鈦板+cage,從手術技術以及植入物的不斷更新迭代,目前頸椎前路手術已經被公認為治療頸椎病較好的手術方式之一。
然而,傳統的頸椎前路鈦板+cage的術式,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現在也開始迎來了屬于它的挑戰。原因是其在手術后容易出現吞咽困難、神經血管損傷、等一系列問題。由此完全容納于椎間隙的自穩定型頸椎融合器應運而生。由于脊柱類植入物,技術壁壘較高,且實施手術風險高,對醫生與材料的要求都十分高。所以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里,該領域都被發展較久的進口品牌所壟斷,如強生、美敦力、史賽克等。
2020年4月17日,德康醫療的SAGI自穩定型頸椎融合器獲NMPA批準,成為國產首款零切跡自穩定型頸椎融合器產品。其由固定板、融合器、螺釘組成;主要用于應對臨椎病、椎間盤退變、椎管狹窄、假關節形成、前次融合失敗等頸椎病。
其鈦板與cage預裝一體,在手術中無需固定板折彎及鈦板位置校準的操作,減少手術時間。且不會突出椎體前緣,有效降低術后吞咽困難、神經血管損傷的發生風險;減少對椎體前緣軟組織的處理需求,降低了臨近節段異位骨化的發生幾率。同時SAGI自穩定型頸椎融合器無菌提供,有弧形、楔形2種融合器(5種高度)以及自鎖緊螺釘(12/14/16),充分滿足臨床需求。
SAGI自穩定型頸椎融合器通過完全的椎間容納、精簡而高效的操作成為了頸前路ACDF術式中更佳的選擇。在臨椎病、椎間盤退變等方面,未來自穩定型融合器或能成為廣泛的選擇。
03
市場發展空間較大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涌現,醫療市場的潛力被進一步激發,伴隨了醫療器械市場的進一步擴容。其中骨科植入器械的市場規模約占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總規模9%,位列第四。
目前國內骨科植入醫療器械市場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增長,骨科植入器械整體市場規模將迅速擴增。2019年國內骨科植入耗材市場規模約為304億元,同比增長16.03%。預計到2024年,我國骨科植入器械市場規模將超過600億元。
其中,2019年脊柱類骨科植入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88億元,較2018年增長15.8%,2020年國內脊柱市場增長10%,超過創傷和人工關節,市場規模達到89億元。預計到2024年,我國脊柱類植入器械市場規模將達到171億元。未來隨著我國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國內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臨床醫生治療水平的整體提升,脊柱類和關節類耗材產品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高。
下一步將集采
值得期待的是,2022年1月國家高值耗材聯采辦已開展脊柱類相關醫用耗材產品的信息集中維護工作,預計今年脊柱產品將開始大范圍帶量采購。
集采先行者安徽省早在2019年,就已已開展一輪脊柱類耗材集采,耗材平均降價53.4%,單個組件最大降幅達95%,預計年節約資金3.7億元。
隨后于去年完成了脊柱類第二次集采,2021年7月骨科植入脊柱類集中帶量采購產品公開競價完成。2021年12月27日,脊柱類高值耗材中選結果開始執行。
最終中選產品,既包括強生、捷邁、史賽克等進口產品,也包括北京富樂、山東威高、理貝爾、亞華、愛得等國產主流品牌,實現了國產和進口產品價格同降的局面。與類別參考價相比,此次中選產品平均降幅為75%,經測算,年節約資金約2.95億元。
目前國內骨科脊柱類植入耗材市場,主要份額還是由強生、美敦力、捷邁、史賽克等國外品牌占據,國產廠家主要有威高骨科、愛康醫療、三友醫療、德康醫療、大博醫療理貝爾、亞華、愛得、富樂等。隨著脊柱類耗材集采工作一一開展,脊柱國采已經板上釘釘。那么誰將成為脊柱國采贏家?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
請登錄后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討論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