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機器人從誕生起就備受矚目,國內外的研發更是百花齊放。機器人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微創”意味著手術機器人不是通過大切口對患者進行手術,而是使用四分之一英寸切口。
例如使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進行手術時,安裝在三個獨立機械臂上的微型儀器,讓外科醫生能夠獲得最大的運動范圍和精確度。而達芬奇的第四只手臂包含一個放大的高清3D攝像頭,可在手術過程中指導外科醫生。
外科醫生從位于手術室的控制臺控制這些儀器和攝像機。將手指放入主控制器中,他能夠同時操作達芬奇的所有四個手臂,同時通過立體高清顯示器觀察,將他放在患者體內,為他提供更好,更詳細的三維視圖操作現場比人眼可以提供的。他使用主控件進行的每個動作都由機器人精確復制。必要時,外科醫生甚至可以改變機器人運動的規模:如果他選擇一個三比一的比例,機器人手臂的尖端每移動三英寸就會移動一下。由于控制臺的設計,外科醫生的眼睛和手總是完全符合他對手術部位的看法,
最終的效果是在微創環境中為外科醫生提供前所未有的控制。正如一位外科醫生所說,“就好像我已經將我的身體小型化并進入患者體內。”
目前,手術機器人從脊柱手術到血管內手術都有應用。看下面這個視頻便能知曉為何它能入選克利夫蘭診所2019十大醫療創新。
設計用于脊柱手術的手術臂可以正確地定位、植入器械,提高了外科手術的準確度。
在自動化支氣管鏡檢查過程中,使用類似接口的控制器避免了,通過身體自然開口插入柔性管的切口。這一進步提高了準確性和安全性,同時還降低了侵入行和手術的成本。
手術機器人也可以進行傳統上需要外科醫生親自操刀的血管內手術。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和外周血管介入PVI。
使用手術機器人可以在降低患者和外科醫生的手術風險的同時改善結果。手術機器人能提供精確的靈活性和控制性,同時縮短病人的術后恢復時間。該領域的持續進步能使患者受益,減少痛苦。
手術機器人未來的研發方向包括更精確的規劃工具和相關軟件的開發,以及手術期間增加自動化的任務。
本文視頻來源網絡,器械之家出于科普目的,翻譯整理字幕。轉載請注明出處。
評論
請登錄后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討論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