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來源:器械之家
來源:器械之家
2025-10-28
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后方可轉載
近日,美國大型門診醫療影像服務商SimonMed Imaging確認,其遭遇Medusa勒索軟件組織網絡攻擊,200GB 敏感數據被竊取,超120萬患者信息面臨泄露風險。
公開信息顯示,SimonMed Imaging是美國規模最大的門診醫療影像服務提供商之一,可提供磁共振成像(MRI)、計算機斷層掃描(CT)、X 光、超聲檢查及乳腺 X 光檢查等核心醫療影像服務。
行業分析認為,作為深度依賴影像設備與數據系統的醫療器械服務龍頭,此次事件不僅暴露了單個企業的安全短板,更撕開了全球醫療器械行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數據防護的共性漏洞,為依賴高端影像設備的醫療服務市場敲響警鐘。
01
數據被竊取
涉及120萬患者信息
資料顯示,SimonMed Imaging曾在2025年1月28日收到一家供應商發出的漏洞警報后,發現了網絡可疑活動。公司隨即對這起事件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在1月21日至2月5日期間存在未經授權的訪問。該公司通知了執法部門,并迅速控制了此次攻擊,采取的措施包括重置密碼、加強多因素身份驗證(MFA)、增加端點監控、切斷供應商訪問權限以及限制網絡流量。
SimonMed Imaging表示,公司目前未發現任何個人數據被濫用的情況。
該公司發布聲明稱:“鑒于此次事件的性質,針對哪些涉及個人的數據受到影響的調查仍在繼續。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任何‘信息’因本次事件而被用于身份盜竊或欺詐,但我們出于高度謹慎,采取了相關措施。”
據悉,泄露的數據包括姓名、地址、出生日期、就診日期、提供者姓名、病歷號、患者編號、醫療狀況、診斷和/或治療信息、醫療信息、醫學影像、用藥情況、健康保險信息、駕照號碼、政府頒發的身份證件號碼、社會安全號碼和/或稅號、金融賬戶號碼、身份驗證憑證或生物識別標識符。
當攻擊者獲取到患者姓名、地址、出生日期、病歷、診斷結果、保險詳情和身份證號碼等敏感數據時,后果可能十分嚴重。患者面臨身份盜竊的風險,因為犯罪分子可以利用個人和財務信息開設欺詐賬戶、提交虛假納稅申報單或實施保險欺詐。攻擊者獲取醫療和保險數據后,還能實施醫療身份盜竊,以受害者名義獲取醫療服務或處方藥,這可能會篡改醫療記錄并危及未來的治療。診斷細節、用藥情況和影像結果的泄露,嚴重侵犯了隱私,可能導致歧視、污名化或造成情緒困擾。
此外,身份驗證憑證或生物識別標識符的泄露,可能使攻擊者持續未經授權地訪問患者門戶和醫療保健系統,導致此次泄露事件的影響長期存在。總體而言,這樣的數據泄露不僅危及財務穩定,還危及個人安全、對醫療機構的信任以及患者醫療記錄的完整性。
受影響的個人應保持警惕,防范身份盜竊和欺詐行為,仔細核對賬戶對賬單和福利表格。該公司為受影響者提供美國三大信用機構的免費年度信用報告,以檢測可疑活動或錯誤信息。
SimonMed Imaging未提供此次攻擊的技術細節,不過Medusa勒索軟件組織聲稱對此次數據泄露事件負責。該勒索軟件組織將該公司列入了其Tor數據泄露網站,并索要100萬美元的贖金。
02
美國規模最大的門診醫療影像服務商之一
作為美國規模最大的門診醫療影像服務商之一,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在高端影像設備的規模化應用與專業化服務之上,其業務模式堪稱醫療影像器械落地服務的典型范本。
從成立背景與行業定位來看,SimonMed Imaging 深耕門診影像服務賽道并迅速崛起。不同于依附于綜合醫院的影像科室,SimonMed 以獨立門診為核心載體,業務覆蓋美國多個州,通過集中配置高端影像設備形成規模效應,既降低了單臺設備的運營成本,又提升了診斷效率。
核心業務
核心業務方面,SimonMed 的服務體系完全圍繞主流診斷影像器械展開,形成了覆蓋 “預防-診斷-隨訪” 全流程的服務矩陣。其主力服務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計算機斷層掃描(CT)、X 線檢查、超聲診斷及乳腺 X 光檢查五大類,對應的設備均為行業一線品牌機型。
以MRI服務為例,SimonMed配備的3.0T高場強磁共振設備可實現神經系統、軟組織等精細成像,而乳腺 X 光檢查則采用數字化鉬靶設備,配合AI 輔助診斷系統提升早期乳腺癌檢出率。這些設備的高效運轉依賴于專業的技術團隊與穩定的數據系統,技師負責設備操作與圖像采集,放射科醫師進行診斷解讀,而數據系統則承擔著影像存儲、報告生成、跨機構傳輸等關鍵功能,這也使得其數據中心成為連接設備、醫師、患者的核心樞紐。
行業價值
從行業價值來看,SimonMed 的模式推動了醫療影像器械的市場化應用深化。通過標準化的設備操作流程與診斷報告體系,該公司不僅提升了影像檢查的規范性,更通過與保險公司、醫療機構的合作,建立了設備服務到醫保支付再到臨床應用的閉環,既保障了器械應用的可持續性,又為設備廠商提供了臨床數據反饋,間接推動了影像器械的技術迭代。
數據顯示,SimonMed 每年完成的影像檢查量超千萬次,生成的診斷報告與影像數據成為美國醫療大數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需要指出的是,SimonMed Imaging 的數據泄露事件并非孤例,而是全球醫療器械行業數字化轉型中安全風險的集中爆發。隨著 MRI、CT 等高端影像設備的聯網率提升,以及 AI 輔助診斷、云端數據共享等技術的普及,醫療器械服務機構正從 “設備操作方” 轉變為 “數據處理方”,而數據安全能力的建設卻普遍滯后于業務發展,暴露的問題具有行業共性。
顯然,在數字化浪潮中,數據安全不是附加項,而是必選項。唯有設備廠商、服務機構、監管部門形成合力,構建從設備到服務的全鏈條安全屏障,才能讓高端影像技術真正服務于患者。
而對于正加速國際化的中國醫療器械企業而言,更應從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訓,將數據安全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市場中樹立可靠的品牌形象。對此,器械之家也將持續關注。
評論
請登錄后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討論
提交評論